隔离独品日记之十三

Bellingham The Old Orchards Chenin Blanc 2018

2020/7/16

最近酒喝得比较少,写得也比较少。有时候傍晚跟朋友去打室外篮球,连饭都顾不上吃,酒就更别说了。安省有些城市已经开启第三阶段的复工了,大部分行业都可以正常运行了,不过我还是继续宅家。

前段时间在亚马逊买了好多本电子书,其中有一本是格鲁吉亚的,还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等地的葡萄酒。上周六我去LCBO买了30瓶东欧以及巴尔干半岛的酒,每种各买了2瓶。收银的人还问我是不是licensee,可能在她的印象中,没有人会买这么多不太知名产区的。目前开了一瓶克罗地亚的Whilchriesling,等全部尝完后我再一起写一下对这些酒的总体印象。

除此之外,这段时间我还喝了一瓶南非的白诗南(Chenin Blanc)和美国Sonoma County的赤霞珠。南非是去年六月份考题中的其中一题,准备考试的时候我最先看的就是南非,临考的时候朋友也帮我猜题说南非是当时的潮流,但是真的考试时,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另外,如果你打开南非的葡萄园图册(像我这本South Africa’s Winelands of the Cape),会发现很多人说的南非拥有世界上最漂亮的葡萄园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徜徉在几乎所有的南非葡萄园中,抬头都能看到一座座花岗岩大山冷竣无比地矗立在眼前。今天我就借着回忆这瓶酒的机会再好好复习一下。

品酒词

还是依惯例说一下品酒时的感受吧。这瓶酒是跟朋友聚餐的时候开的,当时并未把tasting notes写下来。我先摘抄酒瓶背标以及其网站上对这瓶酒口感的描述吧。This barrel fermented wine has ripe stone fruit and buttered toast aromas on the nose. Layers of honey, marmalade and peaches on the palate and finish with a citrus/lime freshness. (这瓶用橡木桶发酵的酒闻起来有成熟的核果和奶油面包的香味,尝起来则有层出不穷的蜂蜜、橘子酱和水蜜桃的味道,清新的柑橘/青柠给人无尽的回味。)这些描述基本上都符合这瓶酒的特性,但总体感觉都不够那么突出。我特别期待的热带水果和蜂蜜的味道似乎不是那么浓郁,比起我尝过的白诗南原产地卢瓦河谷的似乎稍微欠缺一点。

当然,这瓶酒虽然酒标上标着The old orchards(老葡萄园),但并非老藤。我查了一下酒庄网站,这些葡萄都是25年的bush vine。他们酒庄还有更高级的系列,酒标上标着Old Vine(老藤葡萄),葡萄的年龄约为35-47年。可见,即便是老藤,也并非是我想象中那般老。(澳大利亚有许多老藤Shiraz和Grenache,他们对老藤的定义是:35年的称为老藤old vine,70年的称为幸存葡萄survivor vine,100年的称为世纪葡萄centenarian vine,125年以上的称为先祖葡萄ancestorl vine。)Bush vine就是茶叶中的单枞,株距通常比较大,所以每株葡萄也相对更加枝繁味茂,只有老藤才能产出足够浓郁的果实。那种绑在钢丝上的Cordon trained VSP等培育方式,葡萄的寿命通常只有40年,所以25年算是它的壮年期。但对于单株自然生长的葡萄,25年实在只是葡生刚起步而已。所以没有想象中那些味道,我觉得也是情有可原了,毕竟价格也是摆在那里的。

葡萄品种

白诗南(Chenin Blanc),是当今南非种植面积最广的葡萄品种,比它的原产地法国卢瓦河流域(Loire Valley)的种植面积还多一倍。目前算是南非最令人激动的葡萄品种,尤其是那些号称old bush vine的老藤单枞葡萄,过去的几年都是侍酒师和播客们老生常谈的。它在南非的种植历史也比较悠久,当地人称它为Steen。不过Steen这个叫法直到1963年才被官方认证为就是Chenin Blanc——这桥段是不是很像智利的嘉美娜(Carmenere)?(嘉美娜也有一些老藤单枞,最近也是比较火热。上周2017年的紫天使又在LCBO货架上了,等我攒够钱了就去买。)

其实在白诗南成为南非第一葡萄之前,南非的葡萄园第一把交椅是被另一个来自法国的葡萄品种牢牢占据的,那就是来自波尔多的赛美容(Semillon)!

南非葡萄酒发展简史

17世纪中叶,当时的世界霸主荷兰凭着自己强大的海军实力,四处开疆拓土。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大多数的欧洲船队。长途跋涉的航行中途需要休整补给,所以他们发现了南非的好望角。就这样,在1652年荷兰人第一次登上南非的土地。当时的船队长官认为葡萄酒有利于海员们的健康,就在沿海地带种植上了一批白葡萄。当时有能力把波尔多左岸的沼泽挖渠排水,使它变成世界上最好的葡萄园的荷兰工程师们,当然希望引入到南非的葡萄品种是波尔多的葡萄品种,所以赛美容(Semillon,当地人称为绿葡萄greengrape)当仁不让地成为南非当时最广泛的葡萄品种,来自卢瓦河谷的白诗南(当地人称为Steen)在当时只是陪衬,当时还有几种白葡萄如法国白葡萄Palamino、麝香Muscat和Pontac。殖民地成立后,他们发现了两个优质产区Stellenbosch和Paarl。(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发展史也与这些航海史相关,甚至有说澳大利亚的Chenin就是来自南非的cuttings,也有一说是James Busby后来从法国带过去的。)

17世纪末,一批法国宗教抗议团体为了逃离天主教的迫害,远走南非。他们在Stellenbosch和Paarl之间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落安定下来,这个村落被称为Franschhoek,译成英语就是French Quarter,本人把它译为“法国番禺”吧。他们也为南非的葡萄酒带来比较重大的影响。

18世纪,行政长官们需要甜酒来补充糖分,也需要烈性酒白兰地来麻醉自己。(白兰地Brandy,其实也是荷兰人在法国率先蒸馏的,他们称为 Burnt Wine。)在那个年代,世界的潮流就是法国的白兰地和葡萄牙的波特酒(加强型酒,使用白兰地去强化普通葡萄酒)。所以当时南非的第一任长官Simon van der Stel,在自己的Constantia酒庄产出了至今仍为天价的Vin de Constance加强型甜白。

19世纪初,船坚炮利的英国人,取代了荷兰人,成了南非的统治者。那时英国人自己不产酒但他们会毫不吝啬地买世界上所有的好酒(英国现在产一些高质量的传统方法酿造的起泡酒,也是近二三十年的事)。他们带来资金,并且对葡萄酒出口英国降低关税。这些举措让南非葡萄酒产业得以进一步扩展。随着铁路的兴建,一些新的内陆产区如Roberston和Swartland也相继被开发。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英国渐渐取消低关税,加之废除奴隶制(葡萄酒生产成本就提高了)以及1861年与法国签订的低关税协议,对原本就根基不太稳的南非葡萄酒行业就雪上加霜了。种植的葡萄只能被源源不断地送往蒸馏车间,蒸馏成白兰地。

在1886年根瘤蚜虫第一次侵袭南非之后,果农们要种植产量更高的葡萄,所以白诗南就成了当时最理想的选择——一些老农民还能够记得起曾经每公顷40-60吨产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当然,这种高产之下,安有何品质可言?所以当时大部分的白诗南都被用于制作白兰地。上世纪50年代,南非又掀起一股种植白诗南热,在Constantia加强型甜酒(用Muscat麝香葡萄为原料)以及白兰地(白诗南、赛美容和Colombard等葡萄为原料)热潮渐渐散去之后,一些酒庄引进可以温控的不锈钢罐,他们想酿造出一些比较清新口感的静态葡萄酒。

1994年,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后,打破了种族制(最近美国流行的黑命贵游行说明了种族制是无法彻底被打破的)。南非的葡萄酒行业才真正打破KWV的垄断,开始朝着现代种植和一些小私酒农开始酿造自己的小众品牌,他们把原先被病毒感染的葡萄园重新打理好。(几年前,我有一位大客户找我买几百箱葡萄酒,在谈判的过程中,他跟我说南非的高端酒也非常便宜。我问他那为何不买南非的酒,他说这种非洲国家,自身的卫生条件都没有跟上,还是加拿大发达农业国家的酒质量比较可靠。)我不评论孰优孰劣,但这位富豪朋友说的这个观点是没有问题的。

近年来,白诗南的种植面积在缩小,哪怕是一些老藤葡萄也未能幸免。一些国际品种能够获得更多外界的认可,所以黑皮诺和长相思在慢慢吞噬着白诗南的领域。

KWV

我先插一段KWV的介绍和使命吧。上面说到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时候,南非的葡萄只能送去蒸馏。为了改善这种恶劣的状况,殖民地政府派人去调研世界上各大产酒国的情况。他们收到的建议是为了提高品质和效益,区域性的合作社(Cooperatives)的建立需求迫在眉睫,这也符合当时全世界的潮流,即便是今天,仍是如此。 

于是在1906年,南非共成立了9个合作社,但大部分在运营几年后就难乎为继了。1918年——南非第一作民选总统曼德拉出生的那年,Charles Kohler(查尔斯 科勒)认为只是区域性的合作社是不够的,必须全国范围的合作起来。所以他成立了KWV(全名太长,Ko-operatiewe Wijnbouwers Vereniging van Zuid-Afrika,全世界人都统称它为KWV),1923年开始统领整个南非的葡萄酒合作社区。

除了一些领导的葡萄园(诸如Constantia和Stellenbosch的几个)之外,几乎所有的果农们都签了约,将自己所产的葡萄卖给合作社KWV。在国内,他们生产的酒不直接卖给消费者,而是大批量地卖给中间商,以保障果农的整体利益。在出口市场,虽然还是英国人在定关税,但KWV作为一个整体去谈deals,无疑是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KWV本身生产很小量的酒,所以与果农利益冲突不大,可以有效保护果农的利益。但它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管理所有果农的生产,制定一些严格的措施,类似法国的AOC。KWV设置最高亩产量,过量生产的葡萄由他们收购用于生产白兰地,这样果农们至少能旱涝保收。但是年年过量产收就成了KWV的一项重大负担了,他们规定果农们必须向政府申请牌照才能种植葡萄。为了避免过量生产,很多新生代拿不到牌照,一些新兴的产区也无法被认定。传统产区除了Stellenbosch等,大部分能得到认证的都是葡萄易熟的热产区,这些产区的亩产丰富,又无法提高产量。就这样年复一年地恶性循环着。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律。KWV也不例外。果农和KWV的领导们大多是白人,他们所在的National Party(南非国民党)1948年执政后,开始实施种族主义,奴役非洲兄弟。除此之外,KWV也滋生官僚主义,除了不认证新的产区,也不投入经费作调研,无法给果农提供更多的指导。所以很多葡萄园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病毒和细菌,包括leafroll卷叶、fanleaf扇页和白粉病powdery mildew,还有其它各种细菌。二战后,世界葡萄酒酿造也在大踏步前进,尤其是80年代,南非在这方面又被甩得无法望其项背。

1994年曼德拉当选南非首位民选总统后,废除种族歧视,南非葡萄酒业才得以慢慢恢复。南非葡萄酒作家Tim James的Wines of the New South Africa: Tradition and Revolution(《新南非葡萄酒:传统与变革》)就是以1994年作为叙述的起点。KWV也在1972年开始被WO(Wine of Origin)体系逐步代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终于1997年转型成一家私人公司。虽然质量有所提升,但是就如我那位富豪朋友所说的那样,南非的葡萄酒要想获得好的名气和认可度,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南非的其它葡萄品种

就像赤霞珠之于波尔多、黑皮诺之于勃艮第、丹魄之于西班牙、西拉子之于澳大利亚、嘉本娜之于智利、马尔贝克之于阿根廷一样,南非也很希望打造一款自己专属的葡萄。白诗南来自法国,而且也不是红葡萄品种,国际认可度相对较低,显然是无法担此重任,至少不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首选。所以Pinotage成为了南非众望所归的葡萄,虽然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尝过这种带有浓厚咖啡豆一样味道的酒(去年我们的盲品考试中一款mix bag的酒就是南非的Pinotage,估计没有人会猜错)。

Pinotage是Stellenbosch大学的教授Abrham Izak Perold博士在1925年打造的交叉品种,它是用Pinot Noir和Cinsaut(在南非称为Cinsault)两种葡萄交叉培育而成,算是南非本地培育的新品种。Perold教授把黑皮诺的花粉取下来,放在Cinsault的花朵里。他把种子种在地里后居然给忘记了,不久之后他就换工作了。第一批实验葡萄藤被其它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是1941年了。最早种植这种葡萄的两个Stellenbosch的酒庄Kanonkop和Bellevue,将它称为Hermitage(法国北隆河的著名产区),所以很快就被其它酒庄广泛种植。

Pinotage皮厚果粒小,所以很容易就成熟,而且葡萄皮和果料的比例比较大,很容易就萃取出深红颜色。所以只要浸皮三五天,颜色就非常不同。这倒不是重点,重点是它的味道实在是很一般,甚至有点令人难受的那种烟熏味道,更刻薄一点的形容是rusty nails或paint thinner,锈钉子或涂料稀释剂,也有人形容为高速路上轮胎的味道。

现在,一些果农发现他们种错地方了(原先种植的地方都太热了),是他们和酿酒量的错,不是品种本身的问题。现在果农们种植在阴凉一些的产区,并且注意控制产量,人工采收,酿造时用整串葡萄(whole-cluster)发酵,这样做出来的酒就更多dark roast coffee bean咖啡豆的味道。让很多喜欢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喜欢,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

除此之外,白葡萄中的霞多丽和长相思逐渐获得认可,红葡萄中,一些海边的区域诸如Elgin等地区,种植了更多的黑皮诺,而热一点的产区种植了一些赤霞珠和梅洛。西拉在南非的种植历史已久,但近来更是一匹黑马,种植面积正在火速攀升,冷热产区一概通吃。在暖和产区使用Shiraz,在冷凉产区则使用Syrah作为标签,也使两种风格泾渭分明。

气候和土壤

A vineyeard sitting at the base of a mountain in the evening sun.

南非的葡萄酒产区位于非洲板块的最南端,南纬33-35度之间,相当于北半球的加州或是以色列。算是温暖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天漫长炎热而干燥,冬天温和,但有雨。它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这两个巨大的水体给它带来非常独特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大西洋的影响。Benguela Current(本格拉寒流)是从南冰洋来的寒流,从南至北流经南非开普敦附近,最北可到南纬16度的安哥拉-本格拉等处。有点像加州从北冰洋来的寒流对拿帕谷的影响那样,本格拉寒流会形成一些下午的寒风,从山间吹过。所以沿海的区域气温比内陆凉爽许多,冷热交替的时候,也容易形成雾。这两种效应对于葡萄种植都有很大影响,可以延缓葡萄的生长期,从而达到酸甜更平衡。

如果只是Benguela Current也就罢了,还有一种气候是像我之前提到过的,跟西西里岛一样的午后狂风。在这里被称为Cape Doctor,通常是在春夏之际,从东南方向吹来。之所以称为开普医生,就是因为当地人相信这么强大的风可以吹散一些病毒,至少能把污染物吹跑。这个风主要是针对开普半岛的,它给葡萄种植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葡萄园通风,减低病毒的伤害;还可以带来一些水汽,起到浇灌的作用。它的缺点就是在葡萄开花授粉的时候容易把花粉吹跑,从而影响结果。严重的时候,还能损伤葡萄藤的枝条,影响它的光合作用。

降雨通常发生在冬季,一般来说蓄的水也够葡萄的生长使用,但过去的几年由于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雨严重不足,浇灌成为比较严重的问题。

跟其它葡萄酒产区不相同的是,南非的土壤是非常古老的,而且数千年来,没有发生太大的地质变化(如冰山或火山,地震也不常见),所以相对简单。主要的山脉都是砂石土覆盖在花岗岩上。有些地方的花岗岩经过风化之后,形成页岩或片岩,或石英岩。

之前听过一个podcast,说花岗岩是一种比较冷的岩石结构,酸度比较低,所以岩石比较坚硬,这种土壤条件酿出来的酒酒体较淡,像法国薄若莱一样。南非的很多花岗岩土壤都需要加一些石灰石去中和它的酸碱度。

南非葡萄酒产区

南非的葡萄酒产区层级制由大到小分别为:Geographical units, regions, districts, wards。

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历史级别的比较好的产区包括Stellenbosch和Paarl。Paarl的意思是Pearl,中文翻译为珍珠。相传1657年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荷兰人Abraham Gabemma,为了寻找肉类(这里河岸边据说有斑马、犀牛、河马)而成了勇敢的探险者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时刻,他抬头望着眼前的花岗岩山峰,石英石雨露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所以他称为是“钻石珍珠山”(de Diamondt en de Peerberg,英文为Diamond and Pearl Mountain),后来钻石隐去,只剩下珍珠作为它的名字了。Paarl属于沿海大区Coastal Region中比较内陆边缘。位于Stellenbosch、Wellington和Swartland之间,左脚踩在高质量的产区里,右脚则跨在便宜桶装酒的区域中。Paarl的土壤主要为:海拔低的地方为花岗岩,海拔高的地方则为砂石土壤结构。因为地处内陆,所以天气比真正的沿海区域更为炎热,地形较为平整。Berg河,发源于Franschhoek,流经此区域,为葡萄园提供了灌溉的水源。KWV的总部也位于Paarl。

Paarl是南非的产区中葡萄种植面积最广的区域,甚至比整体面积更大的Swartland还广。在所有的葡萄种植中,白诗南的种植区域最大,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老藤白诗南。紧随其后的是赤霞珠和西拉,Pinotage、霞多丽、梅洛和长相思属于第二梯次,隆河的一些品种虽然种植面积不广,但最近赢得一些认可。

在南非的葡萄酒产业里,Stellenbosch算是产业链的中心。南非唯一的葡萄酒大学Stellenbosch大学也位于这里,给当地的葡萄酒产业提供科研方面的帮助。从开普敦开车约一小时可到,这里四周白房子时时刻刻都提示着它荷兰移民的根系。在南非现存的酿酒历史中,也只有Constantia比它更古老。因为离开普敦较近,所以这里也是许多游客驻足的处所,许多小型酒庄提供度假、餐饮的服务。南非最大的葡萄酒和烈性酒厂家Distell也在这里。

Stellenbosch的产区相比于Paarl而言,更南边的地理位置,加之False Bay吹来的凉风(本格拉寒流效应),调节夏天的气温,可以延缓葡萄成熟。南边的土壤结构更多为砂石(因为更靠近Table Mountain),北边Simonsberg-Stellenbosch的土壤则为花岗岩和页岩片岩为主。年降雨量达到600-900毫米,加之温和的气候,所以一些红葡萄如赤霞珠、梅洛和Pinotage等葡萄在这里可以找到舒适的环境。白葡萄如长相思、白诗南和霞多丽等也有一定的普及。但与Paarl不同的是,老藤葡萄在Stellenbosch里并不多见,因为这里常年吸引大量投资,所以很多葡萄园时常更新换代。Stellenbosch北部靠近Paarl的内陆子产区Simonsberg-Stellenbosch(在Paarl范围内则称为Simonsberg-Paarl),其中有一个ward叫Banghoek,很多大酒庄位于此,当地人戏称为Banker’s ward,银行家们玩葡萄酒的天堂。

除了上面提到的Swartland、Constantia、Franschhoek之外,南非其它比较显著的产区包括Walker Bay、Elgin等,我就不一一扩展了。还是专心喝酒吧!